从民歌里吸收营养_名人故事
文章摘要:广东梅县,人杰地灵。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就出生在这里。黄遵宪的曾祖母粗通文墨,背得不少儿歌和古诗。黄遵宪刚会说话,就跟着她老人家学唱儿歌《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广东梅县,人杰地灵。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就出生在这里。
黄遵宪的曾祖母粗通文墨,背得不少儿歌和古诗。黄遵宪刚会说话,就跟着她老人家学唱儿歌《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长个拿来炒酒食,短个拿来娶姑娘。”这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在黄遵宪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极深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有意识地学唱民歌。
有一次,他碰见两个穷苦人,一面打着拍子,一面唱着《乞儿歌》:“一天只有十二时,一时只走两三间,一间只讨一文钱,苍天苍天真可怜!”黄遵宪听了,潸然泪下,马上送给讨饭人一百文钱,并安慰了他们一番。回到家里,他凭着记忆,把这首民歌工工整整地抄在了本子上。
由于受民歌的影响,黄遵宪小小年纪己能写出一手好诗。有一天,老师出了个题目:《一路春鸠啼落花》,让遵宪写诗。他来得也真快,随即应声答道:“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老师听了又喜又惊,第二天又出了个题目:《一览众山小》。遵宪挥笔写道:“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
破题这两句就气概不凡。
黄遵宪成年以后,更加注重对传统民歌的学习和继承,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响亮口号,成为清末“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参与投稿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