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大全 > 历史典故 > 苏东坡文化 > 正文

苏东坡文化

更新时间:2024-11-03 01:14 > 来源:98作文网  历史典故

文章摘要:苏东山有山有气概,墩有墩的渊源:那一座座墩土下沉淀的沼淤赤壤,河中泛起缯丝般的涟漪,是乌镇人千古不变隆起的脊梁与灌输的血脉;苏东坡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rdquo。苏东坡文夏季初至,一股热气蔓延在空气中,看不见,摸不着,而黑夜前余下的点点光亮,被一股感觉不到的寂静席卷了。

一。苏东坡与红烧肉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二。苏东坡与生姜

蘇東坡先生一次與友人姜至之飲酒。姜至之乘興調侃他是一味中藥"子蘇子"。東坡先生靈機一動,反唇相譏道:先生也是一味中藥,不是"半夏",就是"厚朴"。姜至之茫然不知其故。東坡先生說:不是"半夏"、"厚朴",何以用姜制之。

古代醫家認為半夏、厚朴有毒,需用姜炮制后才能入藥。蘇東坡指出:長吃生姜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據《東坡雜記》所載:"予昔監郡錢塘,游淨慈寺,眾中有僧號聰藥王,年八十余,面色紅潤,目光迥然。"問其健康長壽的奧秘,答道:"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雲。"

生姜為姜科植物姜的鮮根莖,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於四川、廣東、山東、陝西等地。中醫認為生姜性味辛、溫,有發表散寒、止嘔化痰的功效。

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醬、糟、鹽、蜜加工食用,是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又是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據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揮發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節作用,可增進食欲,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所以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我國古代的許多名人,如孔子,素有食姜的習慣,常用它防病治病,受益匪淺。

生姜在臨床上應用得十分廣泛。取生姜25克,加水煎30分鐘,每天服3次,對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有較好效果。生姜50克,加紅糖50克,搗為糊狀,每天3次分服,治急性細菌痢疾,多數患者腹痛、痢疾等症狀較快消失,大便恢復正常,而且未見明顯副作用。此外,生姜還可用於半夏、天南星、烏頭等的中毒症狀。據宋代洪邁《夷堅志》記載:楊某咽喉紅腫潰爛,膿血如注。有醫家問其飲食習慣,知他愛吃鷓鴣,便叫他嚼食生姜。待一斤生姜吃完,膿血漸止,疾病痊愈。醫家說,因鷓鴣好吃半夏,半夏之毒積蓄於鷓鴣肉中,人食肉后,其毒轉入咽喉,而患此病,生姜能解半夏之毒,所以藥到病除

编辑:蔡小勤   查看:8663   转载请注明出处,苏东坡文化网址:https://www.98zw.com/zwsc/7775.html
分享文章参与投稿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