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辛亥革命关系探究 纪念辛亥革命
文章摘要:孙子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肆意游走,在这深墙巷陌中,谁悬的袖珍铜钟在唱雨霖铃?孙子兵只差幸福。孙子兵法新的开始需记得:多些付出。孙子兵法与我们试图摆脱包裹在身上厚厚的忧伤,可是,总有一层一层新的包裹紧接着嵌在生命中,伫立不动;孙子兵法与辛原来一切都是从一个人开始的。
孙子兵法与辛亥革命研究是孙子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来自海峡两岸的7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孙子兵法与辛亥革命"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吴如嵩、(台湾)中华文化孙子兵法研究总会会长傅慰孤、山东孙子研究会常务理事曹永孚、(台湾)中华战略学会孙子组召集人李启明、苏州孙武子研究会朱年等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据悉,这次研讨会以"孙子兵法与辛亥革命"为题,其目的在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精神养分,从辛亥革命的光辉历史当中寻求精神动力,运用孙子的智慧和历史的智慧,共同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自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台湾)中华文化孙子兵法研究总会、(台湾)中华战略学会及天津、苏州、吉林、河南、江苏,我省临沂、东营、淄博、滨州等地孙子研究机构的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
大会主持人、滨州学院院长纪洪波表示,孙子兵法与辛亥革命研究是孙子学界的一个新课题,这次各位专家学者开启了这一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这些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孙子学研究体系,进一步推动孙子兵法研究深入发展。
孙中山曾对孙子兵法给予高度评价
吴如嵩在题为《弘扬辛亥革命民主精神,彰显孙子文化创新品格》的发言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历史功绩不仅仅是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正是在辛亥革命民主精神的指引下,特别是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和激荡下,爆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下,孙子兵学文化也加入了这个浩浩荡荡的革命行列,并且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独树一帜的重要一翼。在这个时期,对孙子其人其书的评价,对孙子文化现实价值的研究,高论巨著层出不穷,蔚为壮观。
吴如嵩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孙子兵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这就明确肯定了作为武经之首的《孙子兵法》也是中国军事哲学的源头和首创,同时孙中山先生又正确地指出孙子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哲学思想不是先验的,而是来源于战争实践。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顺势而为、因势而变
专家学者以孙子兵法的势论为视角深入分析了辛亥革命成功因素。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的王荣庆认为,纵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其乘势"伐谋",及夜战火攻,以寡胜众及小兵夜战破大兵,这都能契合《孙子兵法》用战之妙。加上,革命军上下同心,置之死地而后生,攻势的英勇,尽合兵法之道理。
山东孙子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曹永孚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于顺势而为和因势而变。"清廷无道,自招灭亡"的大气候下,武昌起义具备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在起义地点选定上趋利避害,在起义时机的把握上敌变我变,在起义力量的组织上广泛联合,起义方式上文武兼攻。这些战前之"战"、战外之"战"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辛亥革命的成功正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因时而变,才成就了一番大业,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孙子兵法道胜思想与企业经营
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副教授姚振文认为,孙子的道胜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以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为前提的,否则谈不上"上下同欲"或者"与众难得"。孙子把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问题放在养兵用战的首位。孙子所谓"唯人是保"是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军队和军人的惟一宗旨,孙子也提倡关照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实际应得利益。孙子上述思想揭示了一个道理,即对普通员工来说,愿景与使命必须得到落实才行,必须成为他们能够感受、能够认同、能够被鼓舞、被激励的东西,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姚振文说,企业竞争也是如此。企业的"道"既要清晰、明确,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中,同时也要成为与每一个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东西,从而让员工把企业愿景作为自己职业和生活的目标。日本拉链大王、吉田公司总裁吉田忠雄在这方面是榜样。他在公司推行"利润三分法":让利三分之一给消费者,让利三分之一给销售商和代理商,让利三分之一给企业的职工和股东,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