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心理调适 8000字
文章摘要:高考作文8000字:怎么写好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心理调适8000字作文?【要义点拨相对平日的作文练习来说,考场作文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特定的地点,有限的时间,有教师监考,以及关系到升学考试的成败。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极易产生以下六种不良心理现象:虚荣心理、投机心理、恐慌心理、畏难心理、自傲心理和自卑心理。以下是叶辉写的《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心理调适》范文;
好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心理调适作文8000字概况
- 作者:叶辉
- 班级:高中高考
- 字数:8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92段叙写
- 更新:2024年12月04日 02时28分
【要义点拨
相对平日的作文练习来说,考场作文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特定的地点,有限的时间,有教师监考,以及关系到升学考试的成败。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极易产生以下六种不良心理现象:虚荣心理、投机心理、恐慌心理、畏难心理、自傲心理和自卑心理。考生一旦产生了上述不良心理,而又不及时且有效地调适,以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将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表达,甚至可能导致考试的全面失败。
【方法点睛
1.虚荣心理。在进行考场作文时,切不可让虚荣心占了上风。据了解,每年总有一部分考生,在考场作文时心里老想着自己的考试是专为父母、老师争面子的,认为只有考试成绩优秀,最后金榜题名才有脸面见"江东父老"。由于这种不良心理主宰,他们的作文大都在担心和忧虑中度过,既怀疑自己的作文能力,又担忧其他同学特别是平时作文不如自己的同学超过自己,以致丢了面子。在如此心态下,他们在谋篇布局时注意力分散,顾虑重重,忧心忡忡,往往出现审题失误、思路不畅、表达失当等问题。因此,在考试作文时,考试动机一定要纯洁,考试目的一定要端正。想到考试只是对自己的一次检测,一次评价,不为其他什么,只要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则可。去掉了虚荣心,心理负担减轻,作文自然会成功。
2投机心理。这几年高考卷面上多次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但考场作文中仍有仿作、抄袭现象,主要是一些叙事性的文章。这类作文往往套用刊物上某篇小说、寓言的情节和人物,模仿这些故事的结构。少数考生还能作些加工改造,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更多的考生则是全盘照搬。为此我们考生必须端正文风,杜绝投机心理。有必要提醒自己:不能心存侥幸,以为套用现成的故事可以蒙混过关。这类作文一经发现,只能是得分最低的一类,甚至会被评为0分。如果某些时文确实很精彩地诠释了作文话题,写作时予以概括,把它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倒也无可非议;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
3.恐慌心理。踏着刺激神经的铃声,步入气氛严肃的考场,见到监考教师一前一后正襟危坐,不由得心儿怦怦直跳起来。再又想到老师的嘱托,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写作能力等,无形中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恐慌心理随之而生。此时此刻,我们要善于调控自己,竭力使自己的心由"热"变"冷",从恐慌转入平静,从紧张走向轻松。我们不妨想想:自己的作文水平平时在班上的等次,或许类似的文题也写过,即使没写过,变通一下也不难。再不想想,即使文题较难写,其他考生不也一样感到难吗?再把考场当平日上课的教室,把监考老师视做平日为自己授课的老师。这样一来,心情就会平静许多。排除了作文时的恐慌心理,我们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4.畏难心理。一部分考生,对作文往往产生畏难心理。对此,我们应该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文章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的产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理论造诣、词章修养、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事实上,没有一个考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是空白,也就是说,每一个考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考场写作中,要扬长避短。
5.自傲心理。一部分考生自恃语文基础知识扎实,作文水平较高。并且,为了迎考,语文老师指导大家作了系统的复习和训练,自己在考前也作了一些准备,有的准备了许多作文材料,有的搜集了不少范文,自以为是"饱学之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考试时,一旦碰到曾写过的"熟题",或曾练习过的类似题目,便喜形于色,心情激动,以为胜券在握了,随之萌生盲目乐观、自得自傲的不良心理。在此种心理状态下,他们认为作文考题无需认真审题、周密构思、精心表达,只要大笔一挥,作文就成功在望了。也不去细想,如此的"熟题",怎样才能写人所未写,发人所未发,尽量写出有新意的佳作,结果作文平平,毫无新意和深意,落得个"浅水里翻了船"的结局,岂不悲哉!为此,考场作文时,切切不可存有自傲心理。一旦意识到自己存在这种不良心理时,应当及时调控,彻底排除。其方法很简单,即放下架子,正视自己,慎重对待,力求创新。[Page]
6.自卑心理。有的同学,学习一贯努力,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期如数地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可是作文成绩总在中下等次徘徊。这样,他们便产生了自己不行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低能儿,不如其他同学的天资高。在写考场作文时,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主宰,常常怀疑自己的作文是否扣住了题意,是否偏离了题旨,是否表达正确等等。再加上参加的是十分重要的升学考试,心情便更加紧张。看着同学们早已破题写作了,自己还挨不到入题的边儿,心里越发焦急。由于考虑不周,匆匆写了几行又画去,画去了之后又重写,直至考试时间到了也难成文,最终误了大事。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主要是自卑。作文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同学绝不能出现自卑心理。在考前和作文考试中一定要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充分地相信自己。要想到,自己平日已努力学习了,老师提出的要求也基本达到了,处在同一学段的同学,比自己也强不了多少。考场作文不是同平日作文一样吗?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考场作文。我们如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卑心理调整为自信心理,考场作文成功的目标定会达到。
总之,在考前,我们不仅要作好写好考场作文的知识准备,更要注意调整考前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控或排除考场作文时不良心理的干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
【训练点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
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此文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较小,要确定中心立意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材料的中心指向也很明确。"不"即是一种拒绝,但并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显然这里的"拒绝"应该更有深意,如何挖掘深入是构思的关键,还是得回过头来看材料所列举的几个事例,思考"为什么要拒绝"。第一个例子说明:不能因为环境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这涉及到的是一个人有没有主见的问题。第二个例子说明:没有了原则也就没有了人格和操守。第三个例子也是个性与环境的关系。表面上看来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规律可循:这几则材料都涉及到了人的性格品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原则。选择这个角度立意,文章就深刻了。
水,火铭。
说女人是水做的,永远是沉默的羔羊。却不知生来就酝酿的乖戾。
在爆发的一刻……也许只是过眼云烟,但爆发时释放的能量惊世骇俗。
纤纤作细步的女子,在婆婆的百般刁难下毅然请归,在那个封建世俗,流言飞语泛滥的年代,"妾不堪驱使",在自尊面前她们显得苍白无力。
在封建的大院里,林黛玉羸弱的身影,一手被封建枷锁禁锢,一手仍在做垂死的挣扎。她也许让人怜悯,一如丹麦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但更多的是敬畏,像在雷电中被拉长了身躯,用剑划破苍穹。
鲁妈是个圣人,在命运和生命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后,又死而复生。她用微弱的力量反抗--虽然只是将怨恨诉诸撕支票。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路上,这静默的破灭,并不使我懊丧。"
《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就是一座废墟,但他并没有颓丧的灵魂。他用原始而古老的思维和方式表达爱意。虽然他只有卑下的身世和奇丑的面容。
最终他用抗击维护自己的爱人长长地将对上帝,对命运,对邪恶牧师,对不公社会的"不"字拉向了钟楼楼底。
在血泪中,他愿:我的爱人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利夫,对爱和幸福做的抗击,就像每次光临山庄的风一样,呼啸着一颗受伤害却坚毅的心。他的叛逆是不平静的睡眠,长久地呜咽着屈服者的悲鸣。[Page]
当一切都已经化为戏剧化为长卷,化为缠绵的故事时,经典留给我们英雄情结和思索。在叛逆的年代,叛逆的岁月里,有些许个这样的故事。
他或她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放弃了万人同挤的独木桥,冲破万般阻挠跨上了另一条阳光道。
小鸟愿意为天空弄伤自己的翎羽,因为它是他的信仰。所以他或她选择对父母,对家长说"不",然后去攀登理想的山峰。
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会以或喜或悲的句号结尾,但我知道他们比同龄人多出许多的果敢和勇气,责任和执着,牺牲和代价。
当一个又一个勇者选择了世俗所否定,甚至摒弃的莽撞时,一个更加强悍的心灵在铸成。
解析:文章内容充实,旁征博引,从古代到近代,从诗歌到戏剧、小说。直接引用的诗句也非常经典恰当,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学素养。所选取的事例都非常典型,能够明确地照应中心:对世俗的反抗。这使得文章呈现出比较大气的特点。另外,在选用材料时敢于打破陈规、独辟蹊径,比如对林黛玉和鲁侍萍的剖析,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思维。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所关注的要点,可以在发展等级中赢取较高的分值。
落花·磐石·流水
沿溪而下,行云流水,落英缤纷,萍水而逝。
流水清澈,花瓣亮丽,每片花瓣都是水的精灵,而使水显得更加高贵,进而缥缈。
它们从掉下来的一瞬间,便注定要逝去,随波,逐流。它们从不会拒绝什么,水到哪儿,它们亦跟去哪儿。它跟着水一起到险滩,水愤怒,它说"好",于是也激昂;一起去深潭,水平静,它说"好";一起去瀑布,水欢腾,它亦说"好",于是也雀跃。而后到了江河,亦然。最后到了大海,亦然。对流水,它从不会说"不",因为远方在诱惑着它,这种诱惑,她难以拒绝。
可它得到了什么吗?它得到了整个大海吗?它得到了整个远方吗?没有,连一滴水也不属于它。它所等来的,却是腐朽与堕落,还有不留痕迹的逝去。倘若它能够拒绝,它将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而化作新的花朵,新的生命,永远不会离开。但是,这只是假设,流水无情,落花无情,命运注定了它要飘零,只因为它不懂得对诱惑说"不"……
溯源而上,湍流喧?,磐石峻峭,遏浪而伫。
流水猛烈,磐石坚强,每座石头都有自己的灵魂,而让水行进更加艰难,进而咆哮。它们拒绝被急流带走。它们相信,从女娲补天开始,它们便在这里,虽然远方有诱惑,虽然身边有阻力,它们宁愿统统拒绝而永不离开。任凭流水从脚下缝隙中逃走,任凭流水鞭着、推着自己的身体,任凭流水激愤地泛出白浪,溅去天上与人间,岿然不动,"轰轰"万壑雷是它们对着世界,对着不切实际的、毫无意义的诱惑,大声说"不--"。
渐渐的,它没有了棱角,但圆滑只让水更快地从身上流走,流走……即使有一天,它被世俗之水磨得光亮,它依然大声说"不"。对流水,它依然可以拒绝。
那么,永远在它身上体现,它没有生命,却得到了永恒的生存,得到了不留痕迹的延续。
倘若它不懂得拒绝,它将如落花一般,毕毕剥剥沿河床而去,或分解成泥沙,或沉积在海底,会风化,会消失,尘世将它吞噬,不再有它的永远。
但假设依旧是假设,流水无情,磐石有情,它的未来如从前,它的永远一如瞬间。只因为它懂得说"不"……
落花似水,逆来顺受,轻描淡写,逝去无痕。
磐石如山,拒风绝雨,浓墨重彩,无欲为刚。
你愿做哪一个呢?
解析:文章如诗歌,直接用意象组合成篇。"落花"与"磐石"相对应,一柔一刚,个性鲜明。然后用"流水"穿梭其间,连接分散的两个意象,使文章浑然一体,所以虽有两个部分独立成段,但并不显零散。两个主体意象的象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其结果的对比也很鲜明,虽然文章未直接表明观点,但作者的倾向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描写的字里行间,从两个意象的对比之中我们都可以领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或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物,都是刻苦、有恒心的人。可见一个人能否勤奋刻苦,是否有恒心、有毅力,不仅是他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反映,而且是他能否成为栋梁之才的重要因素。[Page]
请以"刻苦有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刻苦"与"有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此为话题来写文章,要能看到二者的联系,更要能看到二者的区别。要求在行文中或能运用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将二者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或能通过生动的记叙、描写讲述一个苦读成才的故事。如果以"刻苦有恒"为话题写记叙文,则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和概括介绍,而应有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细节。描写惟其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节惟其真实,才能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这是写作时应认真加以考虑的。
学贵有恒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深刻地阐明:人最可贵的是有志向,学习上最难得的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世界上不是有许多具有这种精神的学者吗?马克思的才能是惊人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持久精神和坚韧性格。他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刻苦的精神,有恒心。他曾经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
然而有些人,他们不懂得"学贵有恒"的道理。他们认为天天学习太单调乏味。还有些人,他们的理想十分远大,但由于没有恒心而未能实现。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小说《贺拉斯》中生动地刻画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有理想,说了不少豪言壮语,甚至在梦中也在追求丰功伟绩,可一旦动手实行,就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学习上则是一曝十寒,最后落得年华虚度、一事无成的下场,成为人们的笑柄。事实证明,只有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就像两军阵前的交锋,不坚持到最后一刻,就会前功尽弃,一败涂地。科学知识就像是光辉灿烂、琳琅满目的大宝库,它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吸收其养料。无数事实证明:做学问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刻苦有恒的学习,才能吸取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上、艺术上取得成就。不难理解,如果达·芬奇不从画蛋入手,苦练基本功,日复一日,久而不怠,他会有那么高的艺术成就吗?
以前我对"学贵有恒"并没有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曾经当过败兵,做过俘虏。就拿学习外语来说吧,我想学外语,学好了它,将来就能成为沟通中外关系的使者。初学时,我的心就像是凌空高飞的大雁,但一落实到行动上,就总是忽冷忽热,结果一无所得。失败教训了我,我开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学习,不向困难低头。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我的外语成绩不断上升,我也对"学贵有恒"的道理体会得更加深刻。我深深地认识到:成功的航船只能航行于汗水的海洋,成功者的最大奥秘在于持之以恒。
光辉的目标,伟大的胜利,是从自己的脚下升起的。一个人在事业上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怎么会有"金石可镂"的壮举呢?生活就是这样公正,胜利从来都是属于那些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人的。
解析:"学贵有恒"是个不大好写的题目,但作者巧于构思,精于选材,善于论证,长于表达,文章写得有血有肉,颇有动人的力量。作者沿着确立论点、摆出事实、讲清道理、联系实际、推出结论的步骤层层递进地完成了论证任务,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惟苦学论"可以休矣
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难道真是这样?[Page]
请不要回避现实吧!我们学生现在学习生活的确是够苦的了。清晨,当闹钟把我们唤醒,我们匆匆背起沉重的书包往学校里赶,脑际里闪现的全是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日夜在题海中遨游,做到夜深人静,那一道道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补充题,搞得人筋疲力尽。唉!我们不止一次地哀叹:"如今当个学生真苦呀!"
白天,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我们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老师。一个45分钟连着又一个45分钟,脑子里那五花八门的知识像走马灯一样次第出现:刚才还是在"楚汉相争"的战场,忽然就进入了"万有引力"的迷宫;这一节还没结束"桃花源"的游赏,那一节"平面几何"的殿堂便拉开了帷幕。我们全神贯注,任凭敬爱的老师领航导游,神经绷得紧紧的,说实话,对待学习可谓专心致志。晚上,回到家里,父母依然把我们关到小屋里,我们电视难得看,音乐不能听,仍旧上紧思想的发条,我们老老实实地完成各科作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谆谆教诲不绝于耳。试问:这样的学习生活,难道不算苦吗?谁解其中味呢?
我们鼓囊囊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和作业之外,各种各样的"导学"、"练习"、"解难"、"指津"的书籍资料,几乎是与日俱增,要读、要背、要写、要练,学习上的"大运动量"搞得我们简直不堪忍受。苦哉?苦乎!这的的确确都集中在我们这些尚未成年的学生身上。
摆出这些事实,并不是反对父母和师长的良苦用心,也并非排斥刻苦求学的传统美德。而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来:苦学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吗?不如此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学海茫茫无涯,何时才能苦到头呢?一味地强调苦学,物极则必反,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据一家青年报载:记者曾在某校调查,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的学生近视者占23%;学生体质状况不佳,佝偻、驼背者增多。真是触目惊心呀!这种恶果的产生与苦学不无关系吧!难道"惟苦学论"不可以休矣?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也需要阳光雨露似的各种营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智有识的优秀老师已经创造了乐学和巧学的经验,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可喜成果。古人也曾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正是我们热切希望的。愿改革的大潮冲开"惟苦学论"的桎梏,愿崭新的乐学之风,让我们带着欢笑,带着歌唱,健康成长。
解析:这篇论辩性的议论文,论点鲜明,切中时弊。文章先叙述客观现象,提出反问,自然地过渡到本论;接着列举生活事实,阐明苦学之"苦",错误观点不攻自破,论理切实而充分,令人无可置辩;然后笔锋一转,紧扣论题,表明观点,以报载的事实为证,从本质上揭示苦学的危害;最后提出希望,给人鼓舞。全篇结构严谨,文笔犀利,简洁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师让八位同学做传递两串钥匙的游戏,要求是:第一,从队首传到队尾,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第二,以最短的时间传递;第三,可以做三遍。
这八位同学一连做了三遍:
第一遍,八人依次排好,钥匙从每个人手中传过,传完一串,再传一串。耗时15秒。
第二遍,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依次传递,耗时5秒。
第三遍,八位同学把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钥匙一下子落到地上。耗时05秒。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择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按照游戏规则,八位同学连续把钥匙传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效率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关键是突破思维定势,发挥了创造性。当人们囿于已有的知识、受到习惯和经验的束缚,在处理事情时往往难于冲破旧有的框框。只有摆脱并冲破它,才能使思维迸发出闪亮的火花,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才能有所创新。以上是这个材料的主旨。明确了材料的含义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作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 [Page]
突破思维定势
三次传钥匙,第一次耗时15秒,第三次却只用了05秒。同学们的成功来源于在一个"传"字上打破了思维定势--只要碰到每个人的手就算是"传"。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郑重其事地拿出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意:"除了果核还能有什么?"儿子就把苹果横切成两半,兴奋地说:"看哪,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切面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位美国人沉默了,他已吃过多少苹果,却从未发现苹果里还有"星星"这样一个秘密。
传钥匙和横切苹果的故事,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不怕标新立异,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
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出奇制胜,将有助于开创事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载,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每对重585克。直到20世纪50年代爱迪达公司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极大,而鞋重减不下来主要是因为始终保留了金属鞋头。他们大胆屏弃金属鞋头,设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爱迪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鞋重无足轻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这对于今天我们企业务创新、求发展是很好的借鉴。
突破思维定势,善于独辟蹊径,会在学习中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从1加到100,怎么算?老老实实"1+2+3+……"的演算,当然也能得出结果,但有没有简便方法了呢?只要动一下脑筋就不难发现其中有50个101,这样很快就准确地算出答案。
是5050了。所以,我们解题时可以试用一些新的方法,它可能更简便,更合理。在观察问题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将来又会怎样?读书时也不一定完全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可以想一下:有没有相反情况?有没有作者未说明白的道理?这样不断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创造欲、探索欲,就能体会到创造的欢乐,提高学习的实效。
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让我们树立问题意识,不断有所发现,找到创造的入口,到时候得到的收获,相信比快速传钥匙和发现苹果中的"星星"都要有价值得多。
解析:这篇议论文阐述的道理符合话题材料的精神。其写法上可供借鉴之处在于:1.从开创事业和提高学习效率两方面展开分析,思路清晰;2.精心选用了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加以论证;3.前后呼应,首尾圆融。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喜怒哀乐都是情。情,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请你写一篇以"情"为话题的文章,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表达出来。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写"情",选材宜具体,写自己感受[1] [2] 下一页
好文章,赞一下
363人
很一般,需努力
3463人
太差劲,踩一下
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