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读者大脑,唤起“裁判”哲思——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 3000字
文章摘要:高考写人作文:怎么写好激活读者大脑,唤起“裁判”哲思——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3000字作文?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写出作文,已经表明你能够说出自己的“话”了,但你“说出”(即写出)的话能否让人喜欢呢。鄙人以为: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能够唤起读者的哲理思维或形象思维灵性的话才能让人喜欢。以下是周源源写的《激活读者大脑,唤起“裁判”哲思——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范文;
好激活读者大脑,唤起“裁判”哲思——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作文3000字概况
- 作者:周源源
- 班级:高中高考
- 字数:3000字作文
- 体裁:写人
- 段落:分20段叙写
- 更新:2022年12月03日 10时15分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写出作文,已经表明你能够说出自己的“话”了,但你“说出”(即写出)的话能否让人喜欢呢?鄙人以为: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能够唤起读者的哲理思维或形象思维灵性的话才能让人喜欢。如何激活特殊读者,即评卷教师的大脑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高考作文的特殊读者,即评卷教师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根据笔者十几年的高考评卷经验,评卷教师一般都喜欢以下几种语言信息:
第一,能够给读者大脑留下思维想象和自主加工空间的语言。心理学中关于大脑信息加工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进行加工、传导兴奋。因此,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自主化的。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惫。看一遍《天鹅湖》,大脑获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因此,好的语言总是给读者大脑留下思维想象和自主加工的空间。《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诗,笔者注),‘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思维想象的空间之大!说“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说“这个女孩没有一点‘沉鱼落雁’之美”,或者说“这个女孩一点也没有‘闭月羞花’之貌”。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进行想象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而这一加工过程能够给读者大脑带来快感,因为满足了读者大脑机能接受信息的自主化特征。例如,“峨嵋山月半轮秋”和“峨嵋山秋月半轮”哪个更有诗意?显然是前者,因为前者的语序倒错使读者大脑有了再行创造巨大空间和自主加工的快感。
第二,能够给读者新鲜的信息刺激的语言。新鲜的信息刺激能够使读者的大脑产生快感,这是“大脑机能思维自主化”需求延伸的结果。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因此,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才能唤起读者思维积极状态并产生愉悦感。第一个以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只是蠢才;诗词中同是说“山”,古典诗词中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等语,说“夕阳”,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xún落日时的余光)”“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来唤起读者阅读的心理快感。
第三,能给读者的想象思维带来立体化空间的语言。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达;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意象,内心自然而然的“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以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包括比喻)就占十之八九。自《诗经》以来,先秦神话,离骚汉赋,唐宋华章,一直到《围城》也无不如此。再以描写为例,“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自然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假若以“到”“满”等子替换了“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严秀在为“江苏杂文十家”丛书作序时就指出:“愤怒揭发‘官倒’和买空卖空的投机发财的文章,何止千万,但刘征的一篇《庄周买水》何其优秀特出!”原因就在于此文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活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熔荒诞和正经与一炉,通过精当的细节描写,将古今人物掺杂,让鬼神禽兽登场,给“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赋予新时代的特征和意义,妙趣横生,怎能不令人倾倒。2001年的江苏考生所写的《赤兔马之死》也属于此类文章。
第四,符合读者情感化认知选择的语言。读者选择认知对象,或者说对所要认知的对象采取吸纳还是扬弃,必然有一个感情爱好和倾向问题,在认知或者在取舍的过程中,读者重视的首先是符合自己欲望、情绪的对象,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像“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自然比“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更令人喜爱。“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自然比“摇”更具表现力,原因就在于着一“弄”字,花不复为自然的花,影也不复为花之影,而花和影皆在性情之中,成为人的象征和寓体,自然会使阅卷人的性情复燃。
第五,符合阅卷教师价值观念、不令人生厌的语言。写自己的老师,不是敬仰和怀念,不是善意的埋怨和批评,而是挑刺、攻击;写父母,不是写亲情,而是写自私、写兽行,不是审视生活的中的美,而是审视现实中可能有但并不属主流性质的丑。见一人冷酷,便以为人间没有温暖;见一个贪官,就以为无官不贪。这些与读者,或者与社会公共价值取相悖的语言、观念皆为令阅卷老师生厌的语言。
第六,书写漂亮,起码没有阅读障碍的语言。炎热的夏季,阅卷老师每天要批阅20多万字的作文,其辛苦自不待言,若打开一封试卷,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老师的阅读心理会是怎样的?而若相反,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要让老师费好大的劲才能形成阅读行为,可想而知,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又会是怎样的呢?你对不起老师,那老师也就对不起你了。
高考是一种选拔,目前还离不开人的个体手工阅卷行为,而“人”是有感情好恶的。我们在作文时就需要“迎合”阅卷者的阅读心理,取悦他们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如何“迎合”,又如何取悦呢?考生要具有同阅卷者一样的心理状态!因为写作与阅读本身就是作者思想及心理状态与读者思想及心理状态的交流、碰撞和沟通。而作品就是这两种思想和心理状态相遇相逢乃至交流的的“场”。考生只有激活自己情感的哲理的和形象的思维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写出文章,才能去激活读者活跃的欣赏思维状态,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
为此,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有话不直说,换个形象的新鲜的立体的情感的讨人喜欢的语言。“话不直说”,读者的大脑便有了“想象和自主化”加工的机会;“变个说法”,读者的大脑便获得了“陌生化”“立体化”“情感化”的信息。这样,读者的阅读思维状态便被激活了,从而获得语言的阅读快感。
其一,联比的方法。联比便是“立象尽意”的形象之法。作者有话要说,但不能直说,而要借助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具体而言,包括比喻、对比、模拟、映衬等手法。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有多少,天才则联比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再看下面两个句子:①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②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比较可知,读者当然会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联比之法说出的精妙之处。
其二,比拟的方法。有一种哲学学说——物活论,它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觉和知觉的能力。物活论正确与否并非本文所要论证的,但一个作者作文时,却应该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万物有灵”。惟其如此,作者的灵魂才可能与笔下万物交流情感,心与物相知,达到不知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灵动可感。古代诗人观飞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见伤,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这种“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一些优秀诗篇。请看下面两个句子:①夏季的豆荚长满门的四周;②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显然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生动一些。从表面来看,只是换了一个词,而实际,却是反映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荚“死”掉了,因为它与作者没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荚则有灵魂了,作者将其当作“人”来交流,所以,作者用一个“挤”字表现出豆荚的可爱,豆荚也不辜负“知遇之恩”,助作者传达了愉悦的心情,这“挤”字,做是做不出来的,但有了“物活”意识,却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笔端。我们许多学生的文章枯干生涩,大多由于极度缺乏“物活”的灵性和“泛灵”的写作意识。
其三,替代的方法。数学中常用换元替代法将问题简捷化,其实替代换元思想并不单是运用在数学领域,神经学家为研究人的神经而用白鼠做试验,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头做桌子……自然,我们的文字也可借助换元思想而增色。因为换元可以给读者大脑输入新信息,激起大脑的想象和再加工的空间。不妨看下面两组句子:①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②我的生活“涛声依旧”。显然,两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一句现抱怨,抽象生硬;第二句见达观,形象生动,读者大脑获得了创造性思维的快感。作文中借流行歌词、成语典故、诗文词曲等语言来换元,表达的形象感、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便因“换”而生了。
其四,倒错的方法。汉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时仅仅是倒错一下词句的语序,尽管表意并无多大差异,但情趣、意味则完全变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将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倒错回正常语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则高下自分。前文所举的李白诗句“峨嵋山月半轮秋”之所以诗意盎然,也正是倒错的作用。其实,诗歌中常借助倒错获得新奇妙语。“黄叶蝉吟晚”是诗,而“黄叶晚蝉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儿孩儿的门/于是我便来敲你的夜晚……”是诗,而“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孩儿的门/于是夜晚我便来敲你的……”只是文。其高下之分不言字明。
(此文已发表于《语文报》(高考版)
者:王吾堂
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邮政编码:712100
好文章,赞一下
342人
很一般,需努力
5442人
太差劲,踩一下
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