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三国 3000字
文章摘要:六年级读后感作文:怎么写好我看三国3000字作文?《三国演义》乃当代名著是也,这次,我就来谈谈我对《三国演义》的看法,还请诸位多多指教,有什么不到之处,也请各位多多包涵。《三国演义》这本书说起来那可真是一部让人无不赞叹的作品,可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朵奇葩,说起它,那是人人都得洗耳恭听。以下是叶泽悦写的《我看三国》范文;
好我看三国作文3000字概况
- 作者:叶泽悦
- 班级:小学六年级
- 字数:3000字作文
- 体裁:读后感
- 段落:分22段叙写
- 更新:2024年11月12日 20时38分
《三国演义》乃当代名著是也,这次,我就来谈谈我对《三国演义》的看法,还请诸位多多指教,有什么不到之处,也请各位多多包涵。
《三国演义》这本书说起来那可真是一部让人无不赞叹的作品,可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朵奇葩,说起它,那是人人都得洗耳恭听。此次在下来说三国,讲得不好,各位随意听听便罢。
话不多说,直接切入正题。首先从人物开始谈起,但因人物众多,我就说说其中几个关键的吧!
刘备:字玄德。此人身世不凡,具有皇室血统。自小四处求学,学得一身本领,在三国战乱中为国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刘备待人有礼貌,从不粗鲁行事,正因如此,而感化了孔明,为他出谋划策,打败了许多实力较强的对手。
张飞:字翼德。此君是个直性汉子,做事喜欢直截了当,直来直往,但也不计后果。张飞长得虎背熊腰,膀大腰粗是个典型的彪形大汉,让别人看起来有种威风凛凛的感觉,不过还是稍有些犷悍。最后总结一下他的性格:急性子,做事很干脆,待人却颇有些失礼节。
关羽:字云长。这位英雄是有情有义的一条好汉,若他人对自己有恩,即便是对手,是仇人,也绝不会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他从来都以信义为重,不负心忘本,这样的男儿,谁见了不会为之赞叹呢?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曾为刘备的次次战争献上了条条妙计。作为刘备背后的主力军师,他对于刘备算是赤胆忠心,誓死绝不背叛刘备,永远为刘备出谋献计。聪明机智的诸葛亮更是精通于天文地理,在草船借箭一事中,充分体现了他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智,这份才智,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曹操:字孟德。自小就十分机灵的他再三国争雄事件中对于刘备等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可是对于诸葛亮的计谋,他却还是略差一筹。曹操对待事情有防备之心,做事一向小心谨慎,可正是因为这份小心谨慎,使他次次败于诸葛亮的计策之下。
司马炎:把此君放在最后来说,实在不是因为他的战绩有多么显赫,也不是因为他是司马懿的孙子,只是因为他是最后统治三国的那一位。可是此人大家都不大熟悉,使我实在无可过于恭维,或者赞扬,所以,我对他有一点点的猜想:司马炎一定很有威严并且有足够的智慧。以上这一点,完全是出自于这样一个现象:司马炎如果没有威信,没有才智,整个魏国的将士们和百姓们怎么会听他的指令?以当时的局面来讲,我想他们是完全可以投奔东吴的呀?不过这一点无人证实,那么就让它作为一个永久的悬念吧!
《三国演义》据说是以《三国志》的内容为基础改编而成的。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的故事起因很简单,由于汉灵帝的昏庸无能,让老百姓们对他深恶痛绝,导致发生了后来由张角等人发起的"黄巾教"起义。但我却对此产生了一点不满。为什么当皇帝没有能力处理朝政的时候,民众们就只会以武力来解决问题?难道就不可以劝服那个皇帝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法可行吗?我想不明白了,我很是不解……
《三国演义》对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十分细致,十分生动与形象,请看:"刘备回头一看,只见说话的那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势如奔马。"再请看:"刘备细看此人:身长九尺,胸飘胡须长有二尺,面如枣红,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瞧!简单的几句话,却把一个书面人物写得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是不是形象而生动地把一个人物形象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是不是将一个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呢?
不仅如此,《三国演义》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也很独特。您请读一读:"两屯军马齐出,奔离御营中,御营军自相践踏,死者不知其数。后面吴兵杀到,又不知多少兵马。""冯习慌上马引数十骑而走,正逢吴军徐盛军到,敌住厮杀。"……看,虽未细致地描写战争的场面,但作者充分利用着人们的想象力,在人们的想象之中,把那一次次战争之激烈很好地诠释了出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三国演义》中,不但有精彩的斗争片段,有深入的相貌描写,还有一段让常人都为之感动的交情。那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使他们三位相识,并义结为兄弟。没错,我说的就是刘、关、张三位英雄好汉。歇后语中有那么一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是啊!当刘备得知他的两位义弟已相继逝去时,痛苦万分,竟口吐鲜血,昏倒在地,这一切,何尝没有体现出三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呢?这感情,惊天地,泣鬼神;这感情,即使为之流泪也值得!
三国战乱结束,三国归晋王朝(也就是原来的魏国)统治。故事虽已结束,可我仍然沉迷于那精彩绝伦的,令我如痴如醉的故事情节之中。我又向自己提出了一个设想:大家都知道,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就是蜀国的皇帝,十分的昏庸无能,那么如果刘禅不那么昏庸愚笨的话,蜀国会不会就是最后统治三国的那个国家了?借着这次作文的机会,我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在当时,蜀国也颇有些势力,也算得上是强国,虽诸葛亮已逝,可还有姜维这一军师,要知道,诸葛亮将他生平所会的东西都传授给了姜维,姜维更是胸怀大志,一心想要继承诸葛亮的事业,如此有力的一支队伍,怎会败于魏国将士手下?可是仔细再想想,那时,蜀国的军队虽说仍声势浩大,但其中的将士们都……我说的是,在当时,赵云、关兴、张苞等众多大将都已因种种原因亡故,此时再让蜀国攻打实力强悍的魏国,岂不是有一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想想,等待着蜀国的结果好像只有一种,那就是被魏国士兵打得落花流水,到最后,也还是蜀国败于魏国之下。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关于蜀国想攻打下赵国之事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也就是说蜀国打败魏国的可能性十分渺小,若打败了,也只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也只是在渺茫中拥有一点点的运气。
很多人都说《三国演义》不像《西游记》那般扑朔迷离,也不像《水浒传》那般活灵活现,它讲的只是普通的战争情景,普通的战争生活,普通的战争时代,除了讲的是真人真事之外,全无特别之处,可这看似无味的历史故事,却有着非凡的吸引人的能力,这能力是大部分人所公认的,却不知这能力从何而来?对此,我的想法是:"《三国演义》称得上是一部史书,它的描写语言虽然没有《史记》那般精湛,但它却凭着它那看似充满传奇色彩,却又这般真实的特点博得了众多人的好评。正如大家所说,它虽称不上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但它却切切实实的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也就是说,《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虽然有的地方纯属虚构,但是它的真实程度依然很高,且其真实故事并非他人所想的那般枯燥乏味,因而,它受到了大家的青睐。
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我并不十分了解,不过以我对有关罗贯中的资料的观察来看,此人在明代时期名声是很大的,这点,是从与《三国演义》无关的一个资料推断来的, 《水浒传》也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作品,但是对于作品的作者,大家有了一些争议,有的说是施耐庵独自撰写的,也有的说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合作完成的,听老师说或许是罗贯中帮施耐庵写序的,而古代人特别喜欢请一些有名气的人帮自已出的书写序,以此为书增加知名度,那么罗贯中若不是在当时有相当的名气,施耐庵又为何请他来写序呢?不过光靠猜想是没用的,有关这方面我还要加强了解才是.
光凭我个人对《三国演义》的见解来写这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特意通过英特网搜集了大家对《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评论以及在下对此评论的看法.
大家的想法: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多受作者的批评,甚至被作者称为"乱世之奸雄"而对于刘备却描写成了"仁"的化身,明显地体现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其中含有大量作者本身的感情色彩。关于刘备的"仁",书中大多体现在刘备的"哭"上,这不是不让大家理解成刘备的"仁"是哭出来的呢?如果他真是一位仁君,那么就应该从多方面来描写这一现象,不是吗?对于诸葛亮,更是将他写成了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尽最大的可能将其神化,,写成了半人半神的一个人物,是不是有些夸大呢?还有,既然要写一部描写历史画面的小说,就不该加入个人感情,至少也要让人物的地位相等呀?
我的想法:作者称曹操为"乱世之奸雄"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作者也同样称曹操为"治国之能臣"呀!还有,作者虽多次于《三国演义》中批判曹操,但作者并没有因为他的个人思想而减少对曹操之优点的描写,在"过五关斩六将"一回中,关羽杀死了曹操的许多勇将,可曹操仍然不加罪与他并遣人为他送去放行文书,此处不是体现出了曹操慈善惜才的一面?再者,大家有没有想过,若作者不在文章中增添自已的思想感情,还能否写出这般有价值的书籍?恐怕不易吧!这只是我个人看三国的一些不同于大家小体会。但由此可说明一点:罗贯中的作品《三国演义》不是光以片面取义的,其中的真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体会与品味!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它的知名度家喻户晓,它成了中华儿女的荣誉,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影响。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后我会更深、更进一步的去"看三国"……
好文章,赞一下
163人
很一般,需努力
2263人
太差劲,踩一下
52人
- 上一篇:违规的见证作文800字
- 下一篇:池鱼般思吟,亦动亦静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