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赋声于形2000字作文 > 正文

赋声于形 2000字

文章摘要:三年级作文2000字:怎么写好赋声于形2000字作文?郝文同学: 几次通信,使我们讨论的问题更加接近。你在阅读写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这次着重谈谈关干声音的描写。同学们往往有这样的看法:动物者,活动之物也。对于能活动的动物。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外貌、动作,描写出它的形象。以下是谢宁生写的《赋声于形》范文;

好赋声于形作文2000字概况

  • 作者:谢宁生
  • 班级:小学三年级
  • 字数2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7段叙写
  • 更新:2025年01月05日 12时30分

郝文同学: 几次通信,使我们讨论的问题更加接近。你在阅读写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这次着重谈谈关干声音的描写。 同学们往往有这样的看法:动物者,活动之物也。对于能活动的动物.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外貌、动作,描写出它的形象。可是声音是可以听到而看不到的,很难写得逼真而生动。是啊,动物和声音是两个不同的描写对象,有着不同的属性和特点。要掌握描写声音的规律和方法,我们也同样必须从阅读人手,对描写声音的作品或片断,认真比较,细心体味。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在生活中注意体验各种声音的特色,感悟其传递的信息、感情,想象其表现的意境。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写好这类文章。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深夜听泉》,摘自作家谢大光写的一篇游记(鼎湖山听泉》;另一篇是台湾作家吴宏一写的散文《笛声》。

两篇文章异曲同工。《深夜听泉》是从正面描写,把万般泉声分成许多层次,用各种乐器上发出的声音描写出了来自不同方位的小溪、滴泉、细流、飞瀑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而《笛声》则不同,它没有正面去描写笛声是如何美妙动听,而是把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感其形中悟其声。两篇文章写声音的角度不同,但都写得可闻可感,醉人耳目。 《深夜听泉》只是《鼎湖山听泉》的最后一部分。在此以前,作者还由远及近的两次写到泉声。开始“还没有踏上进山的途径,冷冷涂涂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进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行至半山是“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景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这两处听泉,只是感觉到清朗、悦耳,还听不出滋味,只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在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时,听泉才 “格外清晰”,“别有一番滋味”,这正是作者不惜笔墨重点写的“深夜听泉”。深夜的泉鸣,不像“白日浑然一片”,“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作者用比喻的“通感”把来自不同方位的泉鸣写得十分精彩:草丛的小溪柔曼如提琴声,石缝间的滴泉清脆如弹拨声,汇于空谷的细流如倍司轰响那般厚重,落人深潭的飞瀑如铜管齐鸣那样雄浑。如果泉水流过树根或者拍打卵石,就有“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真是有景有声,声声悦耳。 《笛声》这篇散文,粗看似乎觉得通篇没有描写声音的语句。是的,这篇以“笛声”为题目不足四百字的短文,没有正面去直接描写笛声如何美妙动听,而是通过展示作者陶醉于笛声所表达的意境中,联想到的一幕幕动人场景,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悠扬美妙的旋律和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在最初流水一般的流韵里,仿佛有一古装少女从笛声中走出来,步步生莲,扇扇似月”,在“暮春三月,群莺乱飞的时节,婆要起舞,时抑时扬,像风那样飘忽”。一会儿“音符如花;一朵谢了,马上又有一朵开了”,绵绵的笛声表现的意境一幕落下又一幕拉开。一会儿“似乎到了渔村”,从“红滴滴的枫叶下,传来渔船的晚唱”。一会儿又好像 “秋风乍起,花叶纷飞”,在“冷清的月光里”,“有一个悲泣的声音”。“然后是西风古道,细雨孤骑”,“然后是泪弹琵琶......”作者把抽象的声音,借助画面化为活生生的形象,引起我们无边的遐想,使我们如闻其声,如感其形,进而把读者的感情也溶于笛声的动人乐曲之中。作者在广泛联想之后,又“看向窗外,在没有逝去的笛声的余韵里,看到风前的花叶,颤抖抖地落下来......在西风,在笛声里”。这既是被笛声感染了的情绪,也是在被感染了的情绪中听到的笛声。恰是声情相融,有闻有感。 读完这两篇写声音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异中之同,也就是描写声音的不同作品有各自独特的写法,但也有可遵循的规律,一般说要注意这样三点: 一是描写声音的前提仍然是认真观察,仔细体验。要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感觉的事物,要体验声音的节奏和旋律,这样就可以把不容易感觉的声音写得生动具体,把无形的节奏和旋律写得不仅有声可闻,而且有形可感。

泉声的柔曼、清脆、厚重、雄浑就很抽象的,不容易感觉的,但是和提琴、倍司和铜管等乐器联系起来,就容易见其形,闻其声。这就需要平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加上身临其境对声音的仔细体验,就能把声音描写得真切感人。(笛声》中描写的一幅幅画面,看来是与笛声无关,但却都是最能表现笛声情感丰富和旋律优美的事物。勿庸置言,也是作者平时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功夫所在。 二是描写声音的方法多用联想和通感。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一具体的事物和情节,想到有关联的事物或情节,以充实文章内容,突出中心思想。《笛声》的作者由笛子吹奏声,联想到与笛声意境相关的“古装少女”、“渔村晚唱”、“秋风乍起”、“泪弹琵琶”等等。这就把笛声丰富的旋律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夜听泉》的作者,由泉水的响声,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从而扩充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所谓通感,就是在视觉里仿佛有听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受。

“通感”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修辞格又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今天我们读的这两篇文章,主要用比喻的通感,其特点是通过比喻把听觉器官上的感受,用视觉器官来表达,通过感觉的交通使读者引起联想,体味余韵、渲染意境。作者的听觉器官对“笛声”、“泉鸣”的感受,通过一幅幅画面,各种不同的乐器等视觉可以感受的形象来表达,就显得音韵优美,意境幽远,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巧妙地运用通感,就把转瞬即逝,过而难忘声音,用视觉可以感受到的形象凝固下来,形成一幅由声音构成的立体图画,这种赋声于形的描写,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情景历历在目,声声人耳,句句铭心。 三是描写声音是为了写出意境,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任何作家描写声音都不是为写而写,而是通过对声音的形象描写表现出一种境界和情调。这就叫意境。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句话:“景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境界不单指景物,人的感情也是一种境界。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境界。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描写声音实际上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调,表明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和态度,这就形成了作品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深夜听泉》中作者写道:“在这泉水的交响乐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这是全文的传神之笔,表明作者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命的延生和死亡这些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发展规律持以乐观态度。(笛声》表现的则是另一种感情和情调。作者听着笛声的余韵,看着风前的花叶,颤抖抖的一片又一片的落下来。描写出这样的意境,实际上是表明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全文到此落笔,只能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文字不长,意义深远,掩卷探思,余味无穷。

查看:2684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https://www.98zw.com/2000zizuowen/1402573.html

作者:小学三年级学生(5)班 谢宁生   时间:2025-1-5 12:30

看完此作文您的评价是:
  • 评价:好文章,赞一下

    好文章,赞一下

    585人

  • 评价:很一般,需努力

    很一般,需努力

    2685人

  • 评价:太差劲,踩一下

    太差劲,踩一下

    74人

三年级2000字作文推荐

热门三年级作文2000字